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bet雷竞技 > 详细内容

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及研讨会

点击次数:2273 更新时间:2009-03-30
      11月10日至12日,由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及研讨会在我校生物楼301报告厅隆重举行。

        会议主题为环境与微生物生态技术,设置了五个专题: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与应用;微生物资源与环境微生物;污染物的微生态效应与物质循环;微生物生态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生态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微生物冶金“973”科学家、副校长邱冠周教授、来自美国、两岸三地的相关领域专家、资源生物院部分师生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分成两个部分,即*天的研讨会和第二天的国内研讨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海外客人包括微生物生态学会首任主席、前美国微生物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我校荣誉教授James  Tiedje  博士,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环境技术中心主任Terry  Hazen教授,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生物学部主任Allan  Konopka教授,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Frank  E.  Loeffler教授,美国Oklahoma  大学教授、我校客座教授周集中博士。  

        近年来,我校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研究手段在不断更新、完善,研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我国学者在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以邱冠周教授为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针对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严重短缺,且大多为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且采用传统工艺,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开发“基于微生物基因功能与群落结构分析的硫化矿生物浸出法”。运用该方法对浸矿细菌体系种群数量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测定、功能分析与筛选,能使原生硫化铜矿浸出率从28%提高到75%,浸出时间从365天缩短到55天。这套新工艺解决了生物冶金工程条件、物理化学因素调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相结合的世界性难题,从而实现了生物冶金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表明中国在生物冶金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处于世界地位。该技术已在江西、云南、广东三个矿山应用,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4.3  亿元,并辐射到新疆、甘肃、湖北、福建等地8个矿山;可经济有效地利用贫矿、表外矿、尾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减少了电、煤、油等消耗和废气、废水排放,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已引起矿业界的关注。该方法已获2008年国家发明二等奖。这次中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对于促进微生物生态学界交流与合作,提升我校相关领域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Baidu
map